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湿热蕴结。
【治法】清热解毒,清肝利胆,祛湿热,退黄疸。
【方名】首乌汤。
【组成】生首乌15克,连翘15克,丹皮15克,大青叶15克,板蓝根1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湿热毒邪瘀滞。
【治法】清热除湿,活血解毒。
【方名】茜茜糖浆。
【组成】茜草20克,茵陈20克,淮山药20克,甘草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肝阴虚夹湿。
【治法】养阴,补肝肾,利湿。
【方名】三乌茵陈汤加味。
【组成】首乌15克,乌豆衣9克,乌梅9克,绵茵陈15克,丹皮9克,蝉衣4克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湿热邪毒内蕴,肝郁血瘀,脾肾两亏,营卫失调。
【治法】清化解毒,活血祛瘀,健脾疏肝,益气湿肾。
【方名】乙肝解毒汤。
【组成】方1:黄芪30克,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血瘀。
【治法】软坚散洁,活血化瘀。
【方名】化肝煎。
【组成】鳖甲2克,穿山甲2克,大黄6克,桃仁10克,川芎10克,当归10克,三棱10克,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肝郁脾虚,湿热内蕴。
【治法】疏肝理脾,清热利湿解毒。
【方名】抗原汤。
【组成】当归10克,白芍30克,白术10克,柴胡10克,茯苓15克,虎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阳黄,湿热阻洛。
【治法】疏肝利胆,清热利湿,活血祛瘀。
【方名】新生饮。
【组成】凤尾草30克,过路黄30克,山楂15克,茅根15克。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湿热内蕴,熏蒸肝胆。
【治法】清热解毒,利湿退黄。
【方名】虎杖煎剂。
【组成】虎杖30克,茵陈30克,板蓝根30克,蒲公英30克,陈皮10克。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气滞血瘀。
【治法】舒肝活血,利湿解毒。
【方名】舒肝活血汤。
【组成】柴胡9克,全蝎10克,山楂15克,黄芪20克,茵陈20克,郁金30克,丹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肝脾不和。
【治法】健脾疏肝。
【方名】健脾疏肝汤。
【组成】党参10克,白术5克,茯苓10克,米仁5克,柴胡15克,郁金10克,丹参12克,白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脾胃虚寒,气滞血瘀。
【治法】补气温中,活血散瘀,消肿生肌。
【方名】益中活血汤。
【组成】黄芪30克,肉桂8克,吴萸10克,丹参15克,乳没各
止泻药的作用机理为:
①通过增强胃肠平滑肌张力,减弱胃肠蠕动,使粪便干燥而止泻,常用的药物为阿片制剂、盐酸苯乙哌啶和易蒙停等;
②通过吸附或收敛作用,阻止肠内的异常发酵,减少毒物在
瑶族偏方
用料:野荞麦根90克,猪骨头适量。
用法:炖服,每天1剂,连服7天,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,连服1~3周。
说明:此方为一位瑶医祖传而来,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<胃溃疡>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虚寒挟热。
【治法】温中补脾,清热理气。
【方名】胃炎验方。
【组成】太子参10克,吴萸3克,焦栀仁9克,枳壳9克,木香9克,薤白9克,香附9克
土家族偏方
用料:蚤休20克,鲜猪肚1只。
用法: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,扎紧猪肚两端。再加水及盐,用文火慢煲,最后倒出药渣,喝汤食肉。每隔4天用1剂,连用一个月左右。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气滞食阻,胃失和降。
【治法】理气和血通降。
【方名】加味香苏饮。
【组成】香附10克,橘皮10克,枳壳10克,鸡内金5克,香橼皮10克,佛手5
菠萝叶30克,水煎后服用,每日两次。<腹泻>
胆囊炎、胆石症,是两个独立的疾病,但两者常互为因果,合并存在,临床表现都以有上腹疼痛为特点,预防及治疗又有许多相同之处,故一并论述。胆囊炎分急性、慢性两种,急性胆囊炎治不及时可能转变成慢性,而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肝胃不和。
【治法】疏肝和胃,行滞镇痛。
【方名】两和镇痛饮。
【组成】柴胡12克,白芍15克,枳壳12克,厚朴12克,炒香附15克,佛手12克
维吾尔族偏方
用料:小羊羔肠子适量。
用法:将小羊羔肠浸泡,洗净、翻开,用玉米粉外撒。翻转羊肠,放适量油盐煮食。每天3次,连食1个月。
说明:此方系新疆吐鲁番地区牧民所独用,